1958年,在重庆的一处刑场上,人潮涌动,拥挤不堪。一名双手被五花大绑的中年男子被押解穿过人群,缓缓走向执行台。当时正值镇反运动的高峰期,这样的场面群众们早已习以为常,但这一次,现场的每个人脸上都浮现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这名男子眼中充满了惶恐和绝望,双腿不断颤抖,显得极为无助。背后的横幅上赫然写着“审判国民党大特务杨进兴大会”,字字刺痛人心。
“一经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杨进兴因反革命罪名成立,判处死刑。”一位警察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地宣读着判决书,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围观群众纷纷低声议论:“这不就是那个生产互助组组长杨大发吗?竟然是杀人如麻的刽子手!”
“是啊,真是看人看面不看心,血债终于血偿了。”人们感慨道。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伴随着一声枪响,杨进兴应声倒地,群众爆发出热烈欢呼。这是人民的胜利,是正义的伸张,任何反革命分子都难逃人民法网的制裁。
展开剩余91%杨进兴出生于1917年浙江省宣平县,父母管教松散,使他自幼放纵不羁,沉溺于街头地痞混混的生活。少年时期,他打架斗殴、偷窃成性,性格暴戾,令街坊邻居闻风丧胆。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了对华间谍活动,四处招募那些缺乏国家意识的人做他们的鹰犬。杨进兴身材魁梧,面容凶狠,很快引起了日本间谍的关注。
当时的街头混混虽多被人唾弃,但大多数仍怀有一颗“侠盗之心”,他们虽行事不端,却在家国大义面前保持底线。杨进兴则是个例外。面对日本间谍开出的丰厚报酬,他毫不犹豫地投向敌人阵营,积极搜集情报。
他被日本关东军送入特务训练营,经过半年艰苦训练,熟练掌握射击、暗杀、伪装和反侦查技能,成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特工。
但一次无意中得罪日本高官后,为了保命,他被迫脱离特务组织,潜藏于民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对他的追踪暂时停止。
为对抗日军的情报战,军统领导戴笠加紧扩充势力,疯狂招募特务。杨进兴凭借此前的训练背景,被选中进入军统,并以优异成绩通过入职考核。
戴笠偏爱浙江籍部下,杨进兴因此得到重用。入职第一年,他被分配到重庆望龙门看守所担任行动员,实则是打手角色。
在看守所期间,杨进兴的残忍本性暴露无遗,他对革命囚犯无情施刑,审讯室里常年弥漫着血腥味和哀嚎声。
1942年,戴笠将他调至身边,任贴身护卫,杨进兴因此在军统体系中迅速晋升,权势大增。
皖南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扣押新四军军长叶挺,负责看守他的正是杨进兴。
这表明杨虽为“打手”,却深得戴笠信任。若非1946年戴笠突然空难身亡,杨进兴极可能跻身“军统三剑客”之列。
戴笠死后,军统由毛人凤接管,杨进兴虽然仕途受阻,但依旧是军统的骨干力量。
1947年,毛人凤任命杨进兴为重庆白公馆看守所所长,他的罪恶行径达到巅峰。
为了赢得上司信任,杨进兴施刑更加残忍,电击、鞭笞、灌辣椒水等刑讯逼供手段层出不穷,如有需要,他甚至化身刺客执行暗杀任务。
1946年8月,杨进兴在松林坡停车场残忍杀害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和川西军委车耀先。为掩盖罪行,他将尸体拖至野外焚烧,两个忠诚的革命干部就此永远离开人世。
一名同伙回忆道:“那时两人还在微弱呼吸,杨进兴却催促我赶快浇汽油烧了他们。”
抗日志士尚承文也遭欺骗,杨进兴谎称:“蒋介石已同意释放你,马上安排车送你去南京。”
尚承文未出监舍便被蒙眼,经历一小时车程后,被押至郊外一间阴暗小屋。
特务粗暴将他架下车,杨进兴催促:“快找电线,越快结束越好,我在车上等着。”
尚承文静坐待死,电击后,他瞬间昏迷,屋内弥漫焦臭。
确认死亡后,杨进兴冷酷命令:“埋了他,快点走。”毫无悔意,神态冷静。唯有军统,方能收留如此冷血之徒。
1949年5月,解放军百万大军跨江直取南京。蒋介石眼见大势已去,下令军统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的共产党人执行枪决。
国民党内也有人劝告蒋介石放人以争取舆论,但蒋坚持杀绝:“我们失败正是因杀人不够多,留下太多反对者。”
他早年誓言:“对共产党人,宁杀千错莫放过一人。”
白公馆接令后发动“1127大屠杀”,杨进兴持冲锋枪,挨门扫射手无寸铁的囚犯。
此次惨案中逾200人遇害,连随父母入狱的儿童也未幸免,仅15人侥幸逃脱。
杨进兴一生杀人无数,但最让人难忘的,是他对杨虎城将军及其家人的残忍行径。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成蒋介石眼中钉,虽软禁多年未被处决,以免招致全国抗日大义反感。
1949年9月,局势变化,蒋令西南督察室主任周养浩秘密处决杨虎城。
周养浩以设宴为名麻痹杨虎城,刺杀行动由杨进兴组织,几名特务埋伏于戴公祠,暗杀须悄无声息。
当晚,杨虎城盛装赴宴,却迎来血腥结局,晚宴无烛光美酒,只有冰冷匕首。
杨进兴带人屠杀杨虎城全家,继而直捣秘书宋绮云住所,宋被刺死。
其幼子“小萝卜头”惊恐哭泣,杨进兴示意一名特务将其掐死,年仅十岁。
解放军挺进西南,国民党高层纷纷逃往台湾,唯独杨进兴被遗弃。
他的人生因军统染上无数罪恶,最终也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重庆解放后,杨进兴将军统文件付之一炬,连多年的制服也投入火焰,试图掩盖过去。
因重庆熟知其面貌,杨进兴携妻儿隐居四川南充一偏远村庄,称自己叫杨大发,声称从广安县逃难而来。
他以一副可怜相博取村民同情,村民们合力为他盖起简陋土屋,杨大发逐渐融入村中生活。
虽曾在军统高层吃香喝辣,但他回归田园生活,干活勤快,乐于助人,1953年还当选生产互助组组长。
镇反运动如火如荼,目的是铲除像杨进兴这样的隐藏反革命分子,令其全家惴惴不安。
1953年秋,全国开展劳动模范评选,杨大发顺理成章入选候选人名单。
然而填写候选人详细信息时,村长遇到难题。
杨大发自称祖籍四川广安,却无任何证件证明身份,只得说是在逃难途中丢失。
更令人疑惑的是,他声称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川娃子,却没有一丝四川口音,饮食习惯也与当地大不相同。
村长虽然好奇,却未多想。直到一次劳动时,杨大发与妻子争吵,妻子怒斥:“杨进兴,你以前那些肮脏事敢不敢说出来让大家知道?”
众人困惑:“你不是杨大发吗?那究竟是什么肮脏事?”
杨进兴敷衍搪塞,但村长从此开始怀疑他的真实身份。
为查明真相,村长前往广安县调查,当地政府称查无此人。
他随口问及“杨进兴”时,得到明确答复:“杨进兴确有其人,如需详情请咨询公安。”
村长照办,到公安局拿到一沓资料,震惊不已——“杨大发”竟是逃亡多年的杨进兴。
警察询问他为何打听此人,村长坦言:“他现在住我们村,名叫杨大发。”
警方确认此人身份后,后续发展众人皆知。
枪口抵顶之际,杨进兴方才忏悔生前所犯罪行。他双手沾满革命烈士鲜血,临刑场仍苦苦哀求法官给予改造机会。
然而,这并非真心悔悟,而是对死亡的恐惧。
一个冷血无情、视生命如草芥的恶徒,怎可能真正改变其嗜血本性?
发布于:天津市秦安配资-股票如何配资杠杆-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网上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